水果湖一中:初中生走进武大上团课 天天看热讯
来源:湖北日报时间:2023-04-08 14:53:23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簧,武汉大学。”4月7日,水果湖第一中学八(2)中队全体师生集体前往武汉大学,参加“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武大游学暨共青团团建活动。

同学们在武汉大学老师及志愿者的带领下,先后赴万林艺术博物馆参观“珞黉流风—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全国艺术名家邀请展”,参访尖端科技楼,并在武大经管学院教室上了一场精彩的主题团课《一颗启明星点亮心辰大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来‘簧’这个字念hong,是学校的意思!”“这画上的数字,竟然是404(网络梗)!”在万林艺术博物馆参观“珞黉流风—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全国艺术名家邀请展”,同学们一面走,一边轻声讨论。一张张画,将艺术家们心中的“最美武大”,定格成永恒的瞬间。从历史到现代,从晨昏到四季,哪怕是梧桐树下一段普通的台阶,或是樱顶洒下的一束阳光,都独运匠心,令人心驰神往。

位于东湖之滨的“尖端科技楼”,是一栋神似“三角板”的建筑,这里有大型先进科研仪器40余台套,包括目前最先进的300kV冷冻透射电镜、300KV双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等装备,充分挖掘大型仪器设备效能,供全校所有老师同学共享使用。

“这就是X射线荧光光谱仪。看到里面一个个小杯子了吗?里面装的就是各类需要分析的样品,它们可以是固体、粉末、熔融片、液体等,测量速度快,灵敏度高,而且不会破坏样品。”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的老师带领大家走过一间间透明实验室,根据孩子们的现有知识进行介绍和举例。

显微镜下的世界,如果描摹上色彩,将一如现实世界般华丽斑斓。尖端科技楼的走廊上,展示了各类高新材料在显微镜下的模样。有的像盛放的蔷薇,有的像栩栩如生的蝴蝶,还有的如金黄的麦浪。“原来理工科也有浪漫的一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着,对自己的未来学习充满了憧憬。

别出心裁的主题团课《一颗启明星 点亮心辰大海》,在武汉大学经管学院B247教室进行。这堂课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李铭和水果湖一中八(2)班班主任张三莲老师共同主持。

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创造我国“一箭多星”新纪录。其中,由武汉大学在校学生为主研发的“启明星一号”卫星,为全国高校首创,打造了全国首个学生空间实验室。李铭老师介绍,该卫星由50多名本硕博学生参与设计、研发和测试,其中本科生就有20多名。

“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有同学说,我们把代码写在了太空里,是武汉大学的浪漫,也是新时代青年人的浪漫;有同学说,在成百上千次的反复打磨中,卫星研制成功了,我们也成长成才了……北斗卫星团队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青年人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李铭老师的话将同学们带入浩瀚的“心辰大海”,也点燃了这群初中生的强国梦想。

八(2)班张岳霖同学说:“参观完万林艺术馆,我感受到武大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再到尖端科技馆,又深深佩服于武大科研力量的雄厚。上完这堂团课,我深深地感受到,武大真是一所有实力、有文化的大学。”“‘985’,真是刻在骨子里的‘985’!”杨锦衡同学感慨。

陈张卓亚同学说:“从小到大,我来武大玩过很多次,一直觉得武大只是一个很大很漂亮的校园。今天的经历让我认识到,武大有这么深厚的人文历史和高精尖的技术。我想,我们应该立下考上武大的志向,发奋图强学习,以后也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八(2)班张三莲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说:“在八年级(2)班, 我已经看到更多的‘启明星’正在冉冉升起。当我们站在很高的地方,就能看得更远。送给同学们两句诗:一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另一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游学和团建活动,从小树立‘科学强国’的梦想,将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努力拼搏,不负青春。”

水果湖第一中学校长刘加怀表示,学校鼓励和组织各班级开展灵活多样的团建活动,特别是进入一流高校感受优秀学子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在接受思想洗礼的同时,鼓励少先队员和青年团员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增强学生“强国有我”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